返回顶部 提点建议

新型城镇化招商平台,土地招商网,我们提供土地招商,土地招租,土地转让,土地买卖,土地流转, 城镇化招商引资,城镇化资产交易服务。

首页 >>资讯库 >> 前沿资讯 >>

湖州德清新市:“两条腿”迈向城镇化

湖州德清新市:“两条腿”迈向城镇化

2015-01-12 来源:浙江日报 评论[ 0 ] 分享到:

字体:TT

摘要: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链条,一面接受大城市的辐射,一面吸引农民“就近城镇化”,避免大城市过度发展带来的“城市病”,因而被称为“小城镇、大战略”。可小城镇如何吸引农民居住?特别是那些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浙江大地上的历史古镇,如何营造有别于大城市的公共服务、宜居环境和就业载体,尤其是在产业发展和文化风情上讲好“小城故事”呢?




近日,记者与浙江省政府参事室专家,迎着寒风,前往湖州德清新市镇寻找答案。

跨村集聚

德清新市,江南七大古镇之一,东去30公里,便是乌镇和西塘,往北30公里外,有南浔和周庄、同里。

新市镇近年来相继被评为省级中心镇、百强镇、文明镇,国家级生态镇、历史文化名镇。2010年12月,新市镇被确定为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。

我们走进新市镇城东新村(北区)安置点。一幢幢三四层高的“排屋”临河而建,尽管脚手架还没撤,一旁的工程车忙着运输建筑材料,但整个小区看起来,非常整洁漂亮。该项目即将竣工,规划安置186户。

这只是新市镇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缩影。

近年来新市镇以“跨村安置”为抓手,集聚城镇人口。新市镇抓住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契机,以工业园区扩容拓展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为抓手,大力推进蔡界村向城东村跨村安置工作,安置点在离镇区1公里的城东雁渔荡区块,项目总投资1.2亿元,规划建设用地120亩,规划安置186户。目前,已启动建设115户。

而今年,新市镇深入推动跨村集聚,将通过空间置换,再腾出南洋区块、城西区块2个新的跨村安置点共计180亩,吸收厚皋村、丰年村、梅林村、加元村等向镇区集聚,力争通过3年左右努力,实现1000户左右农户向新市镇周边跨村集聚和安置。

“跨村集聚”,会带来不少优势:一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,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;二是缓解土地瓶颈制约,促进节约集约利用;三是带动农村土地流转,壮大集体经济实力;四是促进人口集聚,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;五是农民更好享受城区公共服务资源,拉动县域投资和消费。

新市镇“新”在哪?在专家们看来,新市镇如此规划跨村安置点,“大小适中”,有利于聚集人气、配套服务。同时布局紧凑,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”,城镇化后的农民可以像大城市居民一样,享受学校、医院、超市、市民服务中心、文体活动场所等基本服务。

专家们认为,新型城镇化过程中,大城市正迫切需要疏散过多的人口,农民最佳去处或许是郊区新城和新市镇,离土不离乡。小城镇要成为城市化的重要一环,不但要特色引人,还要产业聚人。让农民愿意住、有保障、有班上,新市镇才能形成对大城市的比较优势,也才能避免土地城市化、农民被上楼,实现真正的人的城市化。

旅游助力

新市古镇,伴水而兴,纵横交错的河网沉淀着1700多年的蚕桑文化、农耕文化。近年来,新市镇加大了对古镇街区文物的保护力度,古镇的“旧石板”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。

新市古镇原来最不稀奇的,就是石板。部分青石道板以三斗米的价格卖到了邻县用作农家墙脚,部分则为当地旅游发展做了“嫁衣”。这些石板,有不少是德清在宋代就很有名的“武康石”。像新市目前仅存的西河口及陈家潭武康石帮岸,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,也被国家列入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

为了还原古镇风貌,向外地游客展示原汁原味的水乡古镇,新市镇按照《古镇保护和开发规划》,以古镇南区、北区古民宅修复为重点,开展连片古民宅的修复,并陆续对1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宅进行修缮。

眼下,新市古镇成了杭州市民节假日自驾出游的首选之一。古镇的仙潭民间艺术馆、蚕文化馆、钟兆琳故居、童润夫纪念馆、残庐钱币馆等十多个反映古镇历史文化底蕴的藏馆,成为游客欢迎的文化景点。

“通过对古民居的修缮、改建,古镇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,新市古镇更显古朴,具有人文美感,以此促进旅游业的兴旺,为新市城镇化建设引资、引智。”新市镇党委书记姚夏林说。

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潘海生认为,“小镇的特点就在一个‘小’字上,以精致、小巧取胜,营造的是‘慢生活’而不是‘都市生活’,构建的是特色空间而不是‘地标空间’。”新市镇规划要避免复制大广场、大街区、大马路,楼房不能高,马路不宜宽。设计师们要从方便居民、细致生活入手,设计出丰富的“微空间”、“小元素”,如开放而功能多元的小广场,以及小镇标志、街头小筑、街道风情、门窗屋顶,向来访者散发出新市镇特有的风情气质。作为历史文化名镇,新市镇要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悠久、名人辈出的优势,可以考虑借力亦已闻名的乌镇、西塘等古镇,成为江南名镇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,打响旅游牌,吸引全国游客。还可以进一步考虑依托历史街区,打造新市镇慢生活圈。

浙江大学周复多教授说:“新市镇建设还要讲好‘小城故事’,让回家人找到回忆、让来访者留下记忆。”他提醒,一棵老树、几片老宅,都是老镇留给游子的记忆,规划是要挖掘、激活这些元素,而不是抹平历史,“不要轻易把大树砍掉、弯路拉直,把房屋都拆掉,而要发扬历史传统塑造小镇特色。”新市在保持古镇原貌的基础上,修旧如旧,不仅能够保护历史文物古迹,通过合理的开发促使旅游业兴旺,更能为古镇发展带来人气和更多机遇。

据悉,今年,新市镇深入实施古镇保护与开发。结合新市历史文化底蕴,进一步完善古镇旅游发展规划,以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运作,采取自主开发与招商开发相结合的方式,分期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,近期重点开发南区三个半岛及觉海寺扩建,中远期开发中区与北区,连点成片,以片带面。大力发展民宿经济,提升古镇人气,逐步形成规模化、市场化运作模式,推进古镇旅游良性发展。

采访札记:连月来,浙江日报联合省参事室、浙江大学专家,深入浙江乡镇一线,现场感受浙江新型城镇化的热潮。无论是海盐涌动就地城镇化热潮,嘉凯城携手店口镇打造“城市客厅”助力公共服务配套,还是新市古镇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思路,无不显示了浙江人大胆的创新精神。浙江日报将继续寻找“浙江新型城镇化样本”,欢迎读者、专家提供新闻线索。

本文来源: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:周隆

免责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,禁止任何商业用途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分享到:

网友跟贴 [ 评论 0 ]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新城镇招商网立场。

热门跟贴 [ 评论 0 ]
土地招商浏览排行
产业招商浏览排行
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投放 | 招聘信息 | 服务声明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意见反馈

5×12小时客服电话:180 6255 2028  招商客服邮箱:zs@xczzs.com  投资客服邮箱:tz@xczzs.com

土地资源网/土地招商/土地招租/土地转让/土地买卖/土地流转/新城镇招商网(www.xczzs.com)

Copyright © 2014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 五划合一机构 鄂ICP备12013036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