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中国土地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,地区差异,宏观差异,土地制度与未来农业发展潜力问题,土地城镇化问题,人的城镇化问题等等。

一、 宏观差异导致中国问题需要区别观察、区别对待
首先,在讨论中国农村土地问题前,我认为大家要先掌握中国过去这三十年的发展里,产生的三大差异。第一是区域化差异。过去几千年来中国的区域差异,主要指的是南北差异,大家知道中国有一条分界线,把中国分成北方中国和南方中国,那就是长江。改革开放30年发生了重要变化,区域化差异更多地变成了东部、中部和西部的差异。
第二是贫富差异,也就是贫富分化、阶层差异。这个分化主要发生在市场和资本领域,没有发生在土地上,当然这个土地指的是农地,不包括农地转为非农的使用。
第三个差异是地方的财政差异。八九十年代,中央对地方采取放权让利,地方财政自支出根据自身的财政收入决定,也就是所谓的财政大包干制度,优点是各个地方政府,你自己去赚钱,钱赚多了,财政支出就多,没能力赚钱的,就从农民那里赚钱,所以把农民搜刮地非常苦,就是我写的《黄河边的中国》。
所以,中国的差异太大了。我愈来愈不敢讲中国如何、农民工如何,因为内部的差异非常大,很难用一个概括性的语言下一个判断。
土地制度的第一个问题是土地的所有权是不是应该私有化的问题。要讨论这个问题,必须要从1982年到1983年,废除公社体制,建立以村为主体的村集体所有制度说起。公社时期指的是1958年—1982年。1958年—1962年叫大公社时期。1962年,《农业纲要》六十条确定了小公社。一直维系到1982年,长达20年。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,土地,这所有制是怎么规定的呢?当时规定的是队为基础、三级所有。所谓“队”指什么呢?指的是生产队。那么生产队又是什么呢?中国这个生产队的基础主要指的是自然村,南方60%—70%的自然村规模在20户—60户之间,当然有的河湖村,五六百户人家也有,在山岭上,两三户的也有。北方比例略小一点。确定了以生产队为基础,实际上就是确定以自然村为基础,大的自然村分成若干个生产队。更小的自然村,这里三家、那里五家,有可能合并成为一个生产队。大家知道,自然村是自然形成的,基本上是以血缘关系及其繁衍形成的,所以一般情况,一个自然村通常是一个姓,一个自然村其实是一个扩大的家族。我们一直认为历史上是翻天覆地的革命,但这个传统维持下来了。大公社时期违背了这个传统,生产组织和核算单位远远超出自然村,农民的利益超出自然村的都模糊了,全县调配劳动、全县组织生产、全县搞分配,搞成大锅饭,大家就都没有积极性了。
城市和基础设施的扩展,公路、铁路、机场等扩展需要土地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解放后,因为地权的模糊性,全国土地实际上都是国有的。邓小平很聪明,1986年就考虑如何把农地低成本地转化为城市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,来保证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,可以低成本、高速度地推进。1987年制定了《土地管理法》,1988年第一次修正颁布,1998年第二次修正颁布,第三次修正至今仍未颁布。这个《土地管理法》主要动因就是如何把农民的土地拿来,为城市工业、基础设施所用,同时,保证失地农民至少要维系原来的生活条件不下降,所以规定了三项补偿:1)青苗补偿;2)劳动力安置补偿;3)土地出让金补偿。直接补给农民的是青苗补偿,这个金额通常比较小,大的两项劳动力安置和土地出让金是补给乡和村里的,鼓励他们搞乡镇企业,把剩余的劳动力转化出来。补偿标准是:这块农用土地的前三年纯产出加起来除以3,得出的平均值,在此基础上最高不超过20倍。法规里规定了补偿的上限,而不是规定补偿的下限,什么意思?因为规定补偿的上限,在实际执行中可以低于该上限标准操作,一般是10倍—15倍左右,到1998年是最高不超过30倍。这个立法的用意很明确,就是补偿得低一点,确保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可以高速度、低成本地推动,它的贡献是不容否定的。
城市化大规模推动后,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大规模地转移到工商业,国际资本也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,核心就是土地。地方政府把农民的土地廉价地拿过来以后,招商引资,工业资本的集聚随后带来了地方GDP和财政的增长。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,地方政府只有土地,没有资本,所以要招商引资,前些年中国各级政府都在招商引资,竞相压低土地租金,乃至于零地价,资本才愿意来。
所谓的城镇化,就是连接城市与城市、城市与港口。哪个国家搞基础建设像中国这样搞,我地图上画个圈,三年五年机场就出现,我这个地方画条线,公路铁路齐出现,这是利用了农民对地权的高度模糊完成的。加上九十年代以前,土地负载着很重的农民负担,出来打工的人把土地抛掉了还不行,政府还到打工的地方让农民交税,土地没有了,税不用交了,对农民来讲是一种解放。2004年以后,取消一切农民负担了,土地无负载了,种粮还有直补,农民就开始对土地珍重起来了。
这里面包含两个大问题。第一是城镇化是不是人都要进城呢?是不是可以住在村子,不必搬进城里面?只要是就业方式城镇化了、收入方式城镇化了、消费方式城镇化了,农民也就城镇化了。这是第一个观点。前年我到湖南的冷水江市去,那个市有3万人口,当地有矿业、有制造业,本地农民都在附近的矿业里、厂里做,根本不想把家搬到县城去,乡村即城市,这就是城乡一体化。
第二,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,我们把城市化看成是工业化的一个函数,没有工业化,盖了很多房子,把农民引到房子里面去,这叫伪城市化,是要出问题的。而且,不是所有的城镇都有工业化条件的,那些没有工业化条件的镇,是不适合人的城市化的,没有职业,人不可能进镇,进镇也没有用。把农民赶到六层的房子里面去,脱离了他原来的农业方式,这也是有问题的,他没有钱,没有稳定的就业,你把老头、老太太装进去了,年轻人出来打工。换句话说,城镇化必须跟就业结合在一起看问题。
另外亟待解决的是,农民工在某地打工缴纳的社保,尤其企业给他缴纳的那一块,应该随着他的常住地流动跟着他流动。现在地方政府没有做,因为企业给农民工缴纳的社保,已经纳入到城市养老体系里去了。如果你允许它带走的话,就形同于要在我的财政里切一块补进去,所以地方政府不愿意。
本文来源:中国新型城镇化产业联盟 责任编辑:周隆
免责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,禁止任何商业用途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新型城镇化将成经济定盘星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新城镇招商网立场。
- 浏览:401 武汉伊托邦: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武
- 浏览:380 陕西:新型城镇化进程——大西安
- 浏览:376 乐陵联社:亿元资金助力新型城镇
- 浏览:369 邯郸冀南新区:“6+1”招商引资
- 浏览:368 盈科旅游执行总裁王涛:大众旅游
- 浏览:368 刘元春:长江经济带发展给中西部
- 浏览:358 新型城镇化将成经济定盘星
- 浏览:356 德州打造田园综合体 培育农业发
-
[湘潭] 湖南湘潭雨湖新区综合开发
面积: 7698 亩 浏览:6014
-
[长沙] 宁乡沩东新城南苑片区项目
面积: 1123 亩 浏览:4616
-
[兰州] 甘肃兰州26万平方米伏龙坪地区整体改造建设民族民俗风情园融资
面积: 390 亩 浏览:4162
-
[徐州] 徐州市(鼓楼区-下淀路煤机厂地块)
面积: 232 亩 浏览:3986
-
[徐州] 徐州市(云龙区东店子村地块)
面积: 433 亩 浏览:3899
-
[武汉] 武汉江夏纸坊城旧城改造项目
面积: 644 亩 浏览:13227
-
[武汉] 武汉硚口1135片地块开发项目紧急招商
面积: 1180 亩 浏览:5358
-
[江门] 广东江门台山市三合镇40亩鱼塘转让
面积: 40 亩 浏览:4626
-
[武汉] 武汉江夏郑店华中商贸物流城
面积: 11.25 万亩 浏览:4149
-
[长沙] 长沙岳麓大王山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及配套区招商
面积: 90 亩 浏览:3624

